Elizen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in the world worse than being talked about, and that is not being talked about.

叁拾一周:No.12

Elizen / 2021-09-22


这是「叁拾一周」第十二期,感谢这周新增的邮件订阅读者,目前订阅人数达到了 65 位。我的下一个目标是 80。

如果内容也像股市一样分赛道和周期的话,现在最热的赛道应该就是播客和 newsletter,周期的代表则是博客和 newspaper。

在中文内容的赛道上,则是高山仰止李如一。不论是他一手创办的 IPN 播客,还是现在的一天世界,都是旗舰级产品。也是我,或许还有很多人,最初认识播客与 newsletter 的地方。

如今他习惯在 twitter 上说两句,在 Blog 里写两笔,在三言两语之间,能获得很大趣味。最近他关注在计算设备上竖排书写和阅读中文,还在博客里聊了两句,就是这两局,让我想到今天想聊的话题:基石。


迟到的中秋节快乐,跟大家问候。不知有没有人在中秋赏月,是否觉得中秋节的月亮会比较圆?

每次提起圆月,一定会想起张爱玲,《金锁记》的开头写:「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时空上的转换,描写对象的切换,色彩、空间的交叉。大概写作课上能拿出的范本不会超过这一段了。水木丁读《金锁记》之后写过一个短评,里面说重读朱天文的《最好的时光》,看到里面引了张爱玲的话“我喜欢素朴,可是我只能从描写现代人机制与装饰之中去衬出人生素朴的底子。”然后她也说:“唯美的缺点不在于它美,而在于它美的没有底子。”然后,她又说:“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许多强有力的作品只能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就是失败在不知道把握这个底子。”

我很早听说过一句话,中国的小说作者,拿不住 15 万字以上的作品,说白了,中国的小说作者写不了长篇,开始时我是很鄙夷这句话的。后来发现,除了莫言、王安忆几位,的确,在 10 万字以后,文字间满是拖沓、凌乱、匆忙和侥幸。如今看来,就是没有张爱玲所说的「底子」。

这个底子在《西部世界》里还有一个别名,翻译过来,就是基石。我认为剧里最好的片段之一是 Maeve 已经戳破整个骗局,本可以进入现实世界的时候,选择回去,因为她的基石是算法写在她脑袋里的「女儿」,她无法战胜自己。

我们也一样,都有一个自知或者不自知的基石。我定义它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无关乎他人」。也许,它来自基因,但绝不是由基因决定。它是自我和环境杂交出的品种。说简单一点,「集体记忆」就是很多人的基石。60 年代生人的老前辈们,无论事业多么有成,吃饭不会浪费一粒米,七八十年代的很多地方,会一直偷生,生出女儿直接弃婴,直到有个儿子为止。这种观念性的基石对人的塑造,远远超过基因本身。而这种观念性的东西,往往来自环境。可能是家族的,也可能是社会的,甚至,现在看来,某些可能是全人类的。

回到个体上,每个人的基石都不一样,这种参差,也造就了一个无比复杂的社会网络。很可怕的一种,就有些类似《西部世界》,人类 vs 机器智能。马上要发射的载人航天会送三明宇航员进入空间站,生活 6 个月,刚刚结束的一次旅行是 3 个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环绕地球生活,将不再是个问题。我们的孩子,一生下来便进入一个读屏时代,我两岁半的娃娃会在我看手机的时候问我,你是在看朋友圈么?

李如一在一天世界里到「Neil Postman 认为印刷术的发明让成年人得以拥有秘密(因为儿童不识字),遂而造就了童年这一概念:童年即无法接触这些秘密的时期。但电视文化的出现让秘密不再是秘密,儿童和成人的区别渐渐消失。Postman 在七零年代末写这书时看到的主要是儿童变得越来越像成人,如今的日本我看到的是成人变得越来越像儿童。」不仅仅是日本,在我眼见的世界各地,在 TikTok 流行的所有地方,不需要再区分童年和成人。

这些问题都在让我思考,基石的标准和定义可能变了,可能已经变了。我也逐渐怀疑自己曾经坚信的那些人类共性的美好和美德,是否会因为机器的「智能」而改变。至少,我觉得一个项飙、一个罗新、一个李如,一个…是远远不够的。

回到今天的开头,李如一在写竖排中文现状的时候,结尾是这么的:

敝人凡事不喜欢先问为什么。既然已经可能,就放手去写,去读吧。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在计算设备上推广竖排,并不是反对横排,也不是要让大部分横行的中文用户转为直行(虽然那样会很不错),而是要让想要直行的中文用户知道,二零二壹年的今天,此事可行,而且不难。所有要修的地方都可以慢慢修。

我,在此,强烈建议订阅我这份默默无闻的 newsletter 的各位,把上面这段话仔仔细细阅读几遍。在我看来,这段话,阐释了当今一切互联网的弊病。之后,请重温张爱玲所说的:许多强有力的作品只能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就是失败在不知道把握这个底子。


有任何问题欢迎发邮件给我,也欢迎转发给你们的朋友。

订阅地址:叁拾一周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下周三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