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zen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in the world worse than being talked about, and that is not being talked about.

叁拾一周:No.33

Elizen / 2022-04-06


这是「叁拾一周」第三十三期,感谢这周新增的邮件订阅读者,目前订阅人数达到了 427 位。我的下一个目标是 456。

本以为双周刊可以缓解拖稿的问题,但是带娃和突然忙碌起来的工作,占满了最近的时间。当一个整体局部出现混乱,如何第一时间解决这些混乱,重新回到一个平衡状态,是既有趣又十分挑战的事情。

本期就聊一聊,回到平衡。


回归平衡

「舒适区」,一个被用烂了的名词。所有人告诉所有人,要跳出舒适区,用各种办法。终身学习,刻意练习,从道到术。目前科学界最有共识的结论是一个公式,万维钢用了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话做了解释:

喜欢 = 熟悉 + 意外。

让我们暂停一下,回忆回忆自己的喜欢的东西,食物、景色、电影、音乐、故事、新奇的小玩意儿。大体上都可以套用这个公式。同样,学习一个新领域,也差不多,科学家更近一步,彻底解释了刻意练习究竟需要多「刻意」:

15%。

我来解释一下,刻意练习 = 85% 的旧知识 + 15% 的新知识。不用纠结 15% 的比例,研究数据上应该是 15% 多一点,我认为满足这附近的一个区间就足够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记住,它不是发明,只是发现。

教小朋友认字,一句话中大概出现 10% - 15% 的生字,记忆这些字的效果最好;一份试卷,有 15% 左右的错题,复习效果最高。前者我试验过,后者是论文里说的。

这个发明给教师提供了可以量化的教学设计法则,给学生提供了可以实践的高效复习方式。堪称完美?

并不是。

我再强调一次,这是一个发现,不是一种发明。发现的意思是,人就是这么干的,即便现在说不出道理,但大家就是这么干的。发明是把摩托车和雪橇搞在一起,变成雪地摩托。

发现解决不了人本身的问题,发明可以。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单从动作本身来解释,就是不断循环接触 15% 的新东西,这样的效率最高。但是宁浩说了,求存是人类最根本的本质。一只猴子在摇树,它赋予了摇树各种意义,我比别的猴子摇得好,摇树是一种使命。归根结底,就是摇树而已,它不摇树,又能做什么呢?

人也一样,万物也一样。我们只是存在而已,因为存在,我们发明出诸多意义。

不好意思,再聊下去,这就变成了一个哲学问题。

回到公式。我们完成了一次公式,就进入了一个新的舒适区,我们再完成一次,又形成了新的平衡。我们不断扩大自己舒适区的面积,变得越来越有学识,能解决越来越多的问题,也许运气好,可以获得超额或意外的回报。

我们的生活,被一次一次平衡填满,直到生命结束。我甚至可以再写出一个公式。定义生命的视角有太多种,我只能说,我不喜欢终身学习这一种,更讨厌躺平那一种。

我们不能忘记时间的力量,不能忘记经验的力量,甚至不能忘记父母给予的资本和帮助的力量。我见过太多人,不是终身学习,而是在终身折磨自己,试图打破舒适区,忘记了舒适区其实是一种平衡。

在舒适区里生活,向舒适区外挑战。大多数人,可能都弄反了。


有任何问题欢迎发邮件给我,也欢迎转发给你们的朋友。

通讯订阅地址:叁拾一周

小报订阅地址:叁拾一周小报(付费产品,可以理解为叁拾一周的番外,或者纯粹对我的支持)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