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zen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in the world worse than being talked about, and that is not being talked about.

去世

Elizen / 2021-05-24


左晖去世。链家网创始人。

朋友圈都在转他生前著名的一句话,做难而正确的事。去年恰好出了一本关于他的书《详谈:左晖》,很多人拿出来读。

我不了解他,但看起来是个不错的企业家,链家我还算熟悉,这几年看房、买房、卖房,没少打交道,但自从他弄了个贝壳 APP,一定要把数据指标量化,指导大家怎么买怎么卖,我就有点儿意见了。在我看,买卖这个东西,根子上是信任,信任这个东西,要回到人身上。房子买卖,在中国是个大事,不管几线城市,都是拿出了不小一笔家庭开支,来购买一个固定住所,这东西就像相亲,总归是得看上了眼儿,才能往下聊,熟悉了之后,优点缺点自己衡量,觉得值就下手,不值那就拜拜。

很多人还在传一句话,可能是链家内部的某种文化,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话不错,但非要把星星弄成火,就没意思了。

袁隆平去世。

值得国葬吧。但要说这贡献到底有多大,我不敢评价。黄章晋 2018 年写过一篇文章《袁隆平神话》,搜一搜,总还找得到,究竟这水稻厉害到什么程度,写得明明白白。我看到一个评论,意思是,袁老早年的成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晚年有点儿不思进取了。

我相对了解的一个事实就是,水稻这个东西本身,对人民吃饱肚子这件事,其实意义没那么大。有人写过一本书聊粮食问题,大概是 70 年代以后,吃不饱肚子饿死这件事儿,其实在全世界都是个伪命题,饿死人有,吃不饱饿死的也有,但因为粮食短缺吃不饱饿死的,没有。

吴孟超去世,中国肝胆外科专家。

这是超纲的命题,人我没听过,但知道了功绩,很厉害,很敬佩。说实话,写到的这些人我都很敬佩,哪怕我有人家十分之一的成绩,那也是莫大的能力。但总是这么敬佩一个人,是有问题的。

我一直是一个看成绩说话的性格。演员有没有小三不重要,那是他的家事,与我喜欢不喜欢他的作品无关。但生活总是拖泥带水的,家事处理不好,恐怕也没心思接好戏,圈里也不见得混得开,好戏也不见得找上门,这些东西,因因果果,相关性也不小。大概率,人品和作品,是挂着钩的,挂了多少,因人而异。

吴老厉害,厉害在本事上,不过负面评价,因此消失,估计也不妥。人无完人的,理念美那是文艺复兴硬挤出来的文化。一个人,全面总比片面好,片面也可以比全面重要。评论里讲,治疗肝癌的微波消融技术就是因为他的一句话而在大陆至少晚了 5 年。这抹不去功绩,但总能让后来人警惕。

甘肃马拉松死亡 21 人。

一个牧羊人救了 6 个。我早上看到这条新闻,有两个判断,第一,赛事主办方准备工作做得不好,第二,运动员自己准备不足。天灾,也是人祸。该负责的负责,该调查的调查,该纪念的纪念。

去年《读库》采访了张梁,中国登山探险家,下面是他的百科简介:

张梁,中国登山探险家,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员工,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张梁自2000年到2018年间,18年,36次攀登,登顶雪山25座,经历4次重大山难,9次放弃冲顶。2005年及2008年,张梁先后以探险方式徒步滑雪抵达南北极点,2017年10月完成登顶地球上全部14座8000米以上山峰,2018年6月完成登顶全世界七大洲最高峰 ,完成“14+7+2”人类登山探险终极梦想。

他干的事儿比马拉松厉害多了,但是至今,毫发无损。那篇采访里,完整地回顾了他的每一次登顶和放弃,7000 米以上的高峰,遍地白骨,从身旁摔下粉身碎骨的人,北极遇见的熊,数次在距离 100 米、200 米就登顶的时候选择放弃。

他在采访里说过一段话,大意是登山这个东西,准备要足够充分,意外情况判断要足够快,能上不能上,不能犹豫,也没时间犹豫。上的去还下的来,才算是完成了一次登山。只有勇,是对山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要有勇有谋。

大连一人报复社会,开车闯红灯,撞死五人。

我是先看到的视频,后看到的新闻。图像和文字的震撼力确实不同,看见视频的时候,心理上受不了。文字倒是让人平静了一些。

听说是投资失败,有人开始做文章,是投资了虚拟货币失败。不论哪种失败,报复社会,那种要死大家一起死的态度,不体面。

当然,这个世界上不体面的人,不体面的事儿,数不胜数。管不了别人,有时候头脑一热,也管不了自己。脑子里始终能有根弦的人,就已经成功了。

我也持有一点儿数字货币,不多,涨跌也不太关心,持有无非是一种好奇,和希望自己能在牌桌上观察。我对这东西有投资意外的态度。但跟好奇的朋友们讲过,原则就两条,第一,投出去的钱,就当它丢了,看看自己兜里丢了多少钱无所谓,第二,别上杠杆。


最近去世的新闻有点儿多,还有地震这种自然灾害。我偶尔会想一个问题,就是人死后究竟代表什么。或者说,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我是有一点点自己的看法的。

其实我们可能普遍低估了个人的力量,索性就把这部分权利让渡出来,换取权力机构对我们的保护,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娱乐,媒体,传播…等等。我们选择退一步,负责获取,而不是创造。这是时代因为各种原因走成了今天这个模样。我们暂时只能接受,但接受,不应该等于放弃。

去年,我学到了一个词儿,叫当事人合意。把以前的一些想法串了起来,其实很多问题不是没有解法的,只是我们在第一步选择了放弃。我和一个学法律做法律的朋友聊天,讲到,立法这个东西,是应该滞后一些的,激进了不是什么好事儿,如果一个现象出现,比如数字货币,立个法,说可以搞,或者不可以搞,都很简单,一刀切,但是一刀切也就注定了,一半是可以的,一半是不可以的,凭什么那一半就不可以呢?暂且不谈合不合理,为什么这一刀要五五开呢?四六行不行,三七行不行?现在大家选择把当事人合意这部分权利让渡出来,让有关部门去商量,去替我们定了。

我们得明白,是我们先抛弃的,主动让别人替我们做主才有了某个政策。等到政策出来了,我们再去谈论它合不合理,其实是路走错了。

有些很大的政策,所有人都盯着,房子,教育,所以走得很慢,也怕出错,但每个政策出来,总是一样的,一刀切。怎么切,被切掉的人,都不会满意,结果就是,永远没有人满意。

以前,欧洲有个组织,叫行会,各行各业的人在一起,有什么问题大家商量,也就是当事人合意嘛,不管最后怎么定,总归是所有人像所有人负责,也没有人会事后跳出来反对,道理都一样,事后跳出来,它不体面。

说得有点儿多,也有点乱,回到刚才的问题,人死后究竟代表什么,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在我看,只要活着的时候,影响过身边的三五个人,这些人因为你提出的某些想法改变了生活,或者记住了你,和他们亲戚、朋友、孩子提起过你,弦外之音不管多么微弱,它被人听到了,被不止一代人听到了,感受到了,影响到了,就足够了。

要知道,大多数人活一辈子都搞不清楚自己这一代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