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双周记(一)
Elizen / 2025-02-02
拖到年后要上班了才来补双周记,安慰自己迟到总比不到强,连姜文都说等厨子上菜,好饭不怕晚。我素来不喜流水账,今年决意将碎片煅成钢——那些散落在地铁通勤和深夜台灯下的吉光片羽,或许能在火候到时凝成块铁。之前总是拖着拖着就放弃了,放弃多了就放下了,今年特意定了个目标,争取从根儿上杜绝这个现象。
工位前的台历被红蓝记号笔剖成两半:左侧是爆棚的会议,右侧是内部的 OKR 对齐。我上班两个月,比之前一年开的会都多。除此之外,只有几年前学习如何做自我管理的时候接触过 OKR,工作十余年,还没有用过任何管理类的工具,好在,公司的这套工具不是绣花枕头,刚刚结束的年会上几位老板把战略掰开了揉碎,倒像老木匠刨木花,纹路清晰得能看见年轮。
不知道是不是创业公司的老板们都要这么做,还是我司的头头们相对务实,至少,确实是和所有人的认知对齐了。应该不会存在干了大半年还要从年中开始写年度计划的事儿,这种事我以前常遇到,无奈之余已经免疫了。年会结束,新年伊始,也抽出时间,让自己放空一下。
春节前两周北京的天气有点儿春暖花开的意思,什刹海的冰场终究没熬过暖冬临时关闭,带着嘟嘟转战人造冰雪乐园,不过还是要多说一句,北京就没有什么可以叫做冰雪乐园的地方,真要想硬着头皮玩,还是去几个滑雪场痛快一些,无论哪个冰场都是一堆老掉牙的项目配上一套老掉牙的设备。
到底还是自行车实在,沿东大桥骑到郡王府,新开的杏仁豆腐店甜得坦荡,糖渣黏在嘴角像枚勋章。抽空也跑了趟 798,找了大片空地,练上了新买的匹克球。
嘟嘟今年开始攒小星星,一颗价值五元,凑够 500 就去环球影城,就在周末的时候,刚得了两颗,一是第一次自己安排一整天事情,并且很好地执行了,所谓自我管理初阶;二是在玩雪圈的时候帮助别人推雪圈,是做雪场助人指南。今年我们俩在影视上的目标也从纪录片转到了哈利波特大礼包,争取用一年时间看完几部电影,如果顺利,把书也读了。
这两周我找了个时间和 UBA(我前司的篮球联盟) 的老朋友们打了一场的球,是新年第一场,也是来了新公司之后第一次打球。状态没有之前好,场地也不太行,但是大家的配合和打法依然在。毕竟重要的不是球,是一起打球的兄弟。有意思的小插曲是,晚上大家打完聚餐的时候嘟嘟自己给我发语音,看到我给十一发的照片,和一句「一堆中年人的快乐」。他竟然会做评价了。
最近几个月我就发现,他的语言表达,又上了一个层次,他学会了评判一件事情,而不是之前的直来直往。我不知道别人家的孩子这个阶段有没有类似的情况,还是说父母们并不在意这种微小变化。
他明显会从之前陈述性的描述,跳转到带有独立思考的判断上。简而言之,他不是看见苹果就是苹果的思路了,看见苹果他会判断他喜不喜欢吃,喜欢与不喜欢,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表达和态度。换句话说,他开始评论人和事物了,他开始总结身边熟悉的人的特点,比如十一爱吃什么,我爱说什么,在不经意之间,他会表露出他对这些观察的态度。
我试着引导他深入聊下去,非常有趣,那种感受很奇妙,你能直白地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了解到你在他眼中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表述,成年人之间,是不可能有的,真诚,赤裸裸,并且直接。
放假前他在学校写了个福字,如今已有筋骨,去年那副还是东倒西歪,他现在的长大,逐渐从肢体上,进化到大脑了。这种与日俱增的变化,都在细节里,只是被大多数成年人忽视。同样,他也会因为知道没有钢琴课开心地蹦起来,却在搞定一首难曲子后,自己跑到钢琴前,非拉着我听他的炫耀性表演。
至于这两周我自己零零碎碎的事情,大概如下:
- 「宋飞正传」啃到第四季;
- 找了几本投资相关的书,计划翻一翻,想试试能不能在大 A 赚点儿真金白银补贴家用;
- 爆肝七天的AI编程终究败给无情的bug,倒是意外孵出篇插件开发血泪史。
以上,2025 年三周四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