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zen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in the world worse than being talked about, and that is not being talked about.

叁拾一周:No.4

Elizen / 2021-07-21


这是「叁拾一周」第四期,感谢这周新增的邮件订阅读者,目前订阅人数达到了 38 位。

想看 M1 Mac mini 踩坑记而订阅的读者,你们可能要失望了。我周一刚刚收到新的 Mac mini,在设置、迁移、使用上遇到了一些问题,目前还在整理和体验,后面会专门聊一下。简单来说,还是「真香」。

本期想聊一个我自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也是「叁拾一周」将长期讨论的话题:知识的效用。


关于知识的效用

效用,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或投资的相对满意度的度量。对于投资而言,是指投资者从不同的投资组合中获得的满意度。

获得知识,相比「学习」,我认为它更是一种投资。我们投资了大量时间,获得各种知识。幼儿时期,学习生存技能,童年时期,学习考试技能,青少年时期,学习思考和判断的技能,成年之后,学习决策技能。这些技能背后,由各种各样的知识构成。

那么,如何去评价我们获得这些知识的效用呢?我们对自己获得这些知识的满意度又有多少呢?

比如说,小孩子学会走路、吃饭,不用带尿不湿,我们可以说他们有了基本生存的能力;考试,是学生时代最容易判断一个人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方法;毕业后得到一份心仪的工作,选择一个喜欢自己的城市,可以作为评价知识效用的标准。

我再问一个问题,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么?有多少是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换取的,有多少是运气,又有多少是在运气来的时候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抓住它?这两天,所有人都在关注河南的暴雨灾害。我在上一期提到,开车和游泳不单单是爱好,而是生存技能,在关键时刻可以救命。遇到郑州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时,会游泳很可能救自己一命或救他人一命。这时候,知识的效用已经最大化了,知识 = 生命。

关于决策判断

《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 5 月份出版了自己的新书《噪声:人类判断力的一个缺陷》(Noise: A Flaw in Human Judgement)。这本书对于我理解知识效用,提供了很大帮助。

书里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做判断,也就是做决策。做好的判断,正确的判断,减少错误。我们学习再多知识,都是为了在某件事情发生时,能够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小到去哪里上大学,学什么专业,大到一个公司的发展方向,我们的人生追求,每一个决策都可能深刻影响我们今后的生活。由这些决策推进我们的人生,是否满意,是否幸福,可能是对知识的效用最好的评判。

卡尼曼对「判断」是有一个精确定义的:判断是大脑对事物的测量,并且必须形成一个客观结论。它的特点是,客观、可验证。万维钢在这本书的时候,提到一个例子:

张艺谋新片《悬崖之上》上映了,小王看完特别喜欢,给了五个星;小张看完不怎么喜欢,给了三个星 —— 这些不是判断。人们对电影的评价是非常主观的,你喜不喜欢都有理,没法论个输赢。但是,《悬崖之上》这部电影最终的票房能达到多少,这个是一道判断题。你可以不喜欢它但是判断它的票房会很高,也可以很喜欢它但是判断它的票房会很低,判断跟喜好无关 —— 而你的判断,至少在理论上,将来是可以验证的。

判断的目标不是为了打动人,不是为了表明立场,不是为了说服人 —— 而是为了接近事实真相,避免错误。书中提到这样一个公式:错误 = 偏差 + 噪声。偏差,是系统性错误,是打靶的时候枪有问题,永远偏向某个方向。噪声,是手不稳,一会儿上一会儿下。而卡尼曼厉害的地方,是他提出了一个观点:对错误来说,偏差和噪声的贡献是一样大的。减少噪声,哪怕结果都是偏的,也比既是偏的又有噪声好一倍。哪怕你不知道偏差有多大,也应该减少噪声。书里有论证公式和一些例子。

他的上一本书也正是在讲偏差。我们把一个效应叫做偏差,是因为很多人在这里会犯同样的错误。偏差不是毫无规律的错误,而是“可预测的非理性”,是大脑中的思维定势。关于如何避免偏差,以后再讲。相比偏差,噪声是完全不可预测的,没有方向性。那我们怎么办呢?

卡尼曼又给了一个关于噪声的公式:系统噪声^2 = 水平噪声^2 + 模式噪声^2。系统噪声是可以判断的,比如国际上都关注的人口问题,在这个时期各国出一些促进生育的政策是一定的,这就是系统噪声,但政策与政策是不同的,水平噪声就可以理解为这些政策的制定者这个人本身的区别。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公司的发展方向在一个时期内是规定好的,这是系统噪声,但是部门前后来了两个领导,行事风格可能大不一样,这些就是水平噪声。

除水平噪声之外的系统噪声,就是模式噪声。模式噪声可以理解为前后两个领导对同一个同事的态度。上一任领导可能喜欢话多的、爱表达自己意见的,下一任领导可能完全相反。模式噪声是一种相互作用,还有一定偶然因素。这里领导的喜好可以理解为一种稳定模式噪声。

所以关于模式噪声我们可以理解为:模式噪声^2 = 稳定模式噪声^2 + 偶然噪声^2,其中偶然因素是不可控的,红酒专家给一种红酒打分,他尝了一口,打了个分数 —— 过半个小时又尝了一口还是这个酒,他给出同样分数的可能性只有 18%。对于偶然噪声,最好的办法,就是过一段时间再做一次判断,给自己取个平均值。

到此,关于噪声的公式继续细化,系统噪声^2 = 水平噪声^2 + 稳定模式噪声^2 + 偶然噪声^2。

同样举万维钢的一段话:

稳定模式噪声是判断者跟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因为你的日常习惯,可能因为你从小的经历,可能因为你的知识、你思考问题的角度,你对某些事情的判断就是不一样。你可能因为自己是南京大学的毕业生而更喜欢聘请南京大学的毕业生。你可能因为自己认为体能最重要而最爱招体能好的球员进国家队。你可能因为自己曾经错失了治疗一个肺炎患者的机会而更倾向于让肺炎患者住院。你的稳定模式噪声,代表立体的、全面的、你独一无二的思维习惯。

卡尼曼的思路也逐渐清晰了,如果我们要做一个判断,或者影响别人去做出一个判断,我们要怎么办?我们应该关注稳定模式噪声。关注你自己或者你想影响的那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做什么样的判断。

关于性格,传统的认知是这样的:你是个外向的人就什么时候都外向,你是内向的人就什么时候都内向。但是新一代心理学家发现,人的性格其实是个跟场景有关的东西。有的人在同辈人面前特别外向,在长辈面前特别内向,有的人正好相反。

我们都是和外界互动的产物,不要被大脑欺骗,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主观评价,时刻让另一个自己观察自己,弄明白自己在某种环境下面对某种情况时会如何如何,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才能减少犯错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才能获取我们所学知识的最大化效用。

最后多说一句,我们学习知识,应该是用来做决策的。


有任何问题欢迎发邮件给我,也欢迎转发给你们的朋友。

订阅地址:叁拾一周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下周三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