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zen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in the world worse than being talked about, and that is not being talked about.

叁拾一周:No.9

Elizen / 2021-08-31


这是「叁拾一周」第九期,感谢这周新增的邮件订阅读者,目前订阅人数达到了58 位。我的下一个目标也提升至 80。

近几年,纯粹在专辑上吸引我的,只有郭顶的《飞行器的执行周期》和 Gred Holden 的《Chase the Sun》,Gred Holden 也是 James Blunt 之后我最喜欢的一位歌手。更多时候,现在的歌手们已经习惯了用 EP 替代专辑,一首一首单曲发来发去,在我看来,这是非常偷懒的行为。专辑本身是有它自我成长的逻辑的,用心与否,一张专辑便可判断。

上一期我提到五条人的两张新专辑,就是一个相对饱满的故事,整体性和艺术意味都很强。而左小祖咒去年出的两张子母专辑《台湾》《我爱台湾》,更是趣味十足。

为什么如今歌手更喜欢 EP 而不是专辑呢?我想顺着这个问题聊一聊本期的话题:环境和改变。


是环境改变,还是改变环境

上面说到的偷懒,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行为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最早是从抖音开始,作为目前短视频界的王者,抖音一再挑战人们对于娱乐属性的阈值,更有研究得出当代人的吸引力法则:如果一首歌开始 5s 没有吸引住你,人们便会切换下一首。最广为人知的,因为这种改变而崛起的歌手,就是 Billie Eilish。在听过她的新专辑《Happier Than Ever》之后,小破不入渠写

听 Billie Eilish,整个过程有点像经历「邓宁·克鲁格效应」。

你第一遍听 ocean eyes、bad guy 的时候,感觉抓耳、好听,这个时候你身处「愚昧之山」。

你开始听 bellyache、when the party‘s over、xanny,觉得听不明白,这个时候你身处「绝望之谷」。

等到你听了几百遍,真正沉入 Billie 和 Finneas 的世界里,听清楚她的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符,每一轨音效,每一颗情绪的颗粒的时候,你就走在「开悟之坡」上了。你会意识到,她绝不只是一个天才那么简单。

她是时代背景和个体天才碰撞在一起,被技术和社会肌理互相摩擦产生的火花点燃,最终引发的一场聚变。

在 Happier Than Ever 里,我明显感觉到那座「愚昧之山」变矮了,听了两轮,我似乎就已经站在一个更平缓的「坡」上。这或许是 Billie 变成熟的一个标志,或许是我变成熟的一个标志。

我在写本期话题的时候,也玩了一个文字游戏,「环境」和「改变」作为关键词,可以有两种解读,一个是环境造成的改变,一个是改变环境。对此,我想分开聊聊。

前者经常是被动发生的,我们因为各种情况,从一种环境切换到另一种环境,总要做一些改变,比如上大学,刚刚开始工作,结婚,有了孩子,大多数时候这些情况都发生在我们没有准备好或自以为准备好的时候,很多习惯也随之改变。

这一点,我印象最深的例子来自朱迪斯•哈里斯 (Judith R.Harris)的《教养的迷思》,书里谈到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真正产生影响的并不是原生家庭,不是内部,而是生活的社区、学校,每天一起打打闹闹的那群小伙伴们。孩子的行为是受自己所在群体的影响,家长们其实完全不用自作多情,觉得自己可以伟大到影响一个孩子的性格。(当然,来自基因遗传的那一部分不可避免)。

其实这有力地解释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有的单亲家庭孩子非常努力、出色,很小就知道分担家庭事务,而有的则是问题不断,越来越不听管教,如果单亲家庭这种原生问题是必然的、统一的,那就无法说通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朱迪斯在书里说到,她们对一种群体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就是那些父母突然离异、或者一方因意外去世的,这些孩子本来不是单亲,但因为意外成为单亲家庭,家中失去一个经济支柱,生活压力大增,不得不尝试更换环境,降低生活成本,这些单亲孩子不可避免地换到了一些环境相对较差的社区生活,接触了很多社区内的问题少年,逐渐,自己也成了问题少年。这才是单亲家庭孩子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

对比我自己,也有一个类似的例子。我在家中是从来不说脏话的,似乎这根神经可以自动关闭,在外也是随时随着环境变化,如果是一群不怎么说脏话的孩子,我就不说,如果是一群比较混混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我也会主动去说。这可能是我自身的一种社交选择,随着环境的变化,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

所以,环境的改变,对人的行为其实有很大的影响,但我们更喜欢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环境。也许是后者的成就感更强,更容易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施展在聊中国历史的演化时,引入了一个很重要的变量,地理环境,并且塑造了一个草原-大陆的政治模型,因为环境因素、气候因素等等,经常性会发生草原帝国攻击内陆的情况,蒙古、大金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是环境导致的被动改变,所以当他们成为帝国之后,也不主动接过政治大旗,每一次草原帝国的侵略,都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酒足饭饱之后,还是要回老家去,回大草原的。

而第二种解读,改变环境,往往是主动出击。比如,不满现状,为了某些兴趣和理想,突破自己,改变自己,环境也往往随之改变。

对于这种主动改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我们是先有的所思所想,才有行动么?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如果我们先让自己行动起来,改变起来,改变也就真得发生了。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如果你每天起床,对着镜子微笑一下,那这一天,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也可能更好的处理和应对。不需要先做心理预设,说我今天一定要努力工作,或者要微笑待人,只需要到了办公室就先泡杯茶,整理一下工位,检查一下邮件,很可能自然就进入了不错的工作状态。

我最近在看一档婚姻观察纪实节目《再见爱人》,里面一个目前婚姻有着严重问题的嘉宾王秋雨说:其实心里也知道,很多困难都是一种心理上的困难,你所认为,我做不到,我改变不了,我就是这样的人,但当你愿意为她做出改变,可能就真的改变了。

让行动走在语言前面,改变也就随之而来。其实改变,不需要多大的心理建设,要么是外界环境突然变化,你不得不做出改变,要么,你先动起来,改变一两个微小细节,改变也会自然发生。

本周我读了什么

《结婚是一场共谋,离婚也是》


有任何问题欢迎发邮件给我,也欢迎转发给你们的朋友。

订阅地址:叁拾一周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下周三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