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zen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in the world worse than being talked about, and that is not being talked about.

叁拾一周:No.11

Elizen / 2021-09-15


这是「叁拾一周」第十一期,感谢这周新增的邮件订阅读者,目前订阅人数达到了 63 位。我的下一个目标是 80。

最近 newsletter 都是周一午休写,周二午休改,设定了周三一早九点发送。但是忙碌的九月打乱了节奏,上一期因为是自己思考很久的一些痕迹,通过写作梳理了一些思路。而本期的 newsletter,我只有很粗略的一个大纲。写作这个行当里,有一句名言,你永远不要把后厨给客人看。想了想,就顺着这个大纲,让大脑自己流淌,写出什么发什么。

本期的想聊的主题是,提问。


我的提问三原则

学会如何提问,比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重要很多。

举个例子,各种知识付费的平台上,最喜欢做的一个内容,就是听书。对于听书,时常听到两种声音,一种是听书无用,书还是要自己读。另一种是,作为一个获取信息的渠道,听书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也有人来问我,听书好不好,有些付费的可不可以买。我确实没办法回答,因为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好问题。拿我自己的体验来说,去年有一本特别火的《How to take smart notes》,在各种效率平台上广泛传播,也诞生了诸多的衍生品。我有限的英文水平,粗粗读了一遍,就放下了。今年这本书有了中文版,我用了几天时间,读了一遍,发现外界依托这本书总结的各种经验,于我都没有什么用,而全书对我帮助最大的一句话:不要在乎你的笔记从哪里来,而要关心你想让你的笔记到哪里去。鲜有人提。

我总结这是「提问」的第一原则,要明确自己的前置条件。

不论我们发出何种疑问,都是且只能是通过自己的经验,而我们的经验在遇到新问题时,并不靠谱。经验这个东西,就像是导航软件,只能借鉴参考,不能无脑跟随。我们随口提出的问题,很可能自己没有验证过,网络上也许有答案,或者就是个伪命题。就像听书,问我听么,我只能回答听。但是,熟悉的领域我从不用听书作为信息获取的渠道,不熟悉但是特别感兴趣的领域,往往可能先听几本,而完全不了解的领域,自然是先找本权威的书,上一门大师的课,打通任督二脉再说。

「提问」的第二个原则,不用刻意追求答案。

经常有人说一句「懂的人自然懂」,第一是大家在信息上没有偏差,你是教授我也是教授,你的业内黑话我全都理解,第二是很多东西,它就是跟不了判断。有些人是带着答案来提问的,所以他要的往往不是正确答案,而是被问的人,给他一句肯定。有些人,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问题是什么,任何答案都可能适得其反。

我们从一个问题那里最想得到的是一个人的思考方式,思维逻辑,而从一个答案里得到的往往只是一个数字,一句话,一个不由分说的结尾。

所以我经常推荐别人看自传,尤其是大量描写了失败过程的自传。成功都是加码的,人们通常对自己的肯定都要大于否定,而习惯忽略环境变量带来的巨大影响。但失败的部分不会,成功的人,普遍更加珍惜自己的失败经验。

「提问」的第三个原则,问一个好问题,往往可以得到一个更好的问题。

这是我读书的一点经验,读到一本让我拍手叫好的好书,如果问我最大的收获,几乎都有一条,这本书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给我,它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埋在脑子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小种子就生根发芽,带我去到本该去的地方。

这就是成长的过程,一个疑问接着一个疑问,解决一个问题又来一个新问题,我们不断前进,不断总结经验,不停升级打怪,游走在这场关于「人生」的无限游戏中。

本周我读了什么

提问的智慧中文版(How To Ask Questions The Smart Way)

成年人法则 - Miao Yu | 于淼


有任何问题欢迎发邮件给我,也欢迎转发给你们的朋友。

订阅地址:叁拾一周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下周三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