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zen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in the world worse than being talked about, and that is not being talked about.

叁拾一周:No.25

Elizen / 2021-12-22


这是「叁拾一周」第 25 期,感谢这周新增的邮件订阅读者,目前订阅人数达到 270 位。我的下一个目标是 311。

博客搭在一个朋友的服务器上,最近挂了,我也没有去叨扰他,什么时候恢复什么时候同步通讯内容过去,知道有些老朋友还是在用 RSS 订阅的方式看,特此说明。

上周收到两封非常认真的回信,和我分享关于她们自己的感受,这样的交流和互动让我特别开心,是那种单纯的像花儿一样的开心。25 期,半年时间,即将到来的 2022 年,疫情肆虐的两年,幸好还有这些。

本期聊一聊,关于历史的尺度。


月亮与六便士

在工作领域内,我相信自己的观察和总结能力,并且有足够的信心做出准确的判断,大部分可以在几年内实现。这是作为工作,我需要达到的水平。这一点,我不会怀疑自己。

在今天,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看到的商业产品,背后的技术都是 10 年之前,甚至更早提出来的。而一项技术从正式立项研究到发布,平均周期可能在 8 年左右。这是行业共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确实加快了这一速度,但是目前还很有限。

所以,让我们换一个角度,今天发现的前沿技术方向,很有可能代表了我们 10 到 15 年之后的世界。我们可以把尺度放大一点。

比如,2006 年,Hinton 等人在《Science》上发文,其主要观点有:

从此引出了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研究,同时也掀起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又一热潮。直到十几年后的今天,人们试图驾驶这匹快马征服星辰大海,已经过去了 15 年。

我们如果把尺度缩小,用今年的眼睛去看明年,也许什么也得不到,也许得到的是一地灰尘。历史和天文,是特别容易改变人们尺度的学科。

人类起源、中世纪、大明王朝、二战,这些概念,和概念背后的故事,在茶余饭后的谈话中随意被人谈起,时间跨度随口便是百年,我们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但我们对经验的适用性却经常忽略。以 100 年为跨度的经验,我们急于让它在明天就见效,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但每天都在发生。《历史的运用与滥用》举了无数的例子。

当然,这不是这本书要讨论的重点,这本书最吊诡之处是,如果你有幸拿到简体中文版和台湾出版的版本,你会在一本讲述历史的运用与滥用的书里亲自体会到什么是“历史的运用与滥用”。书中有一段话,我摘录一下:

在如今我们这个多变且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拥有对某一群体的归属感,会让人的内心得到慰藉。无论我们是基督教徒、穆斯林,加拿大人、苏格兰人,还是同性恋者,这些身份都表明我们归属于一个比我们自己更大、更稳定且更长存的群体。我们所属的群体早在我们出生前就已存在,同时他们也会在我们身后更长久地存在下去。在我们中大多数人已经不再相信来世的时候,所属群体的长存给予我们一种永恒不朽的承诺。然而,身份认同也可能是一个陷阱,将我们禁锢于其中或是将我们与他人分隔开来。

加粗的部分是我标准出来的,从自私的基因的角度来看,我们只是 DNA 繁衍下去的一个管道,在很多年以前,我们是以集体的概念存在的,甚至,直到 40、50 年前,我们依然这样。如今,这个世界好像开始变化了,个体的声量变大,集体开始退却,或者说,集体似乎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沟通方式,重新塑造社会法则。

再过 10 年呢,20 年、30 年呢?我在笔记中写到:

在未来十年,我的观察视角大概率会集中在社区、自治、去中心化和小群体上。在我看来,这是未来世界可能的样子。

我们也许会回到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也许不会,但我们越来越看中小团体,越来越不相信陌生人,渐渐,我们会回到一个个社群之中,无论是线下的,还是线上的。而这一切,明年看不到,后年也看不到,只是在突然睡醒一觉之后发现,我们已经生活在其中了。

很多事情放大尺度去看的时候,意义消失或完全改变,很多我们曾经称之为科技恶魔的人会拿诺贝尔奖,很多救人一命的东西会杀死更多的人。在经历的过程中,我们一无所知,在有所警觉时,往往对个体而言已无法弥补。

创造历史需要代价,历史不会同情被代价掉的那群人,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在各个尺度下,做好记录,尽量不要忘记这些教训。再次过程中我们需要警惕的是:

集体记忆更在乎的是现在而非过去,因为这事关一个群到底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而那些集体记忆的内容常常也会成为人们争论的主要话题,如哈布瓦赫所说的,“人们总会对一个集体在历史上的主要象征或精神,以及这个集体当前同过去的关系等话题形成相矛盾的叙述,为了重新定义这个集体当下的形象,人们会对这些叙述展开争论和协商”。

在熬了两个晚上,看完《成瘾剂量》之后,我在短评里写到:这又是一部历史是一座山,个人就是一粒灰的片子。2022 年到来之前,我不会再看影视作品了,把它作为今年的结尾,是我看待自己、看待历史的又一尺度。


有任何问题欢迎发邮件给我,也欢迎转发给你们的朋友。

订阅地址:叁拾一周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下周三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