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拾一周:No.31
Elizen / 2022-03-07
这是「叁拾一周」第三十一期,感谢这周新增的邮件订阅读者,目前订阅人数达到了 388 位。我的下一个目标是 399。
在写作本身没有压力之后,压力就会从四面八方袭来,比如,我要不要调整通讯的内容和逻辑,我要不要考虑玩一些有趣的文字游戏,我要不要去挑战一些新的领域。
本周主题:策展。
策展与表达
我很少和其它通讯的作者直接交流,一方面,我属于慢热型的人,不习惯也不喜欢硬聊,另一方面是我比较讨厌抱团取暖这种方式,这不是说我崇尚单打独斗,我也没有那样的实力,我只是认为一群更好的人在一起不见得变得更好,但一群很糟的人在一起只会变得更糟。
不过我很喜欢看一些认识的朋友写的通讯。大部分是先认识了人,然后喜欢上他们写的东西,还有一些则是先喜欢写的东西,再想办法去认识作者。不过我还是很少交流,需要交流的时候,也是很官方的通过通讯的邮件或者博客的评论回复。比如,有朝随想的 Cathy,我完全不认识她,但我会读她的每一期作品。如果让我总结,她是一个在「感受」的人。感受自己的身体,感受周围的环境,感受各种情绪。
我和她最近的通信,启发了这一期的主题。从一开始,我就强调这份通讯是一份连汤带水的内容。只有这些东西存在,有这些上下文存在,有来来回回折磨自己脑子的过程存在,一个名词、一种现象或者就是一个概念,被确定下来的定义才有意义。但是 Cathy 给我一个很高阶的解释:
其实发很多链接/推荐阅读——也完全可以作为一种表达——我怎么呈现这些内容,如何排列,怎样侧重,怎么去描述/推荐他们,这一部分就是我的表达,对吗? 就好比一个策展人,虽然他没有创作艺术品本身,但是策展本身也是一种表达,对不对?
我对「策展人」本就有着很深的喜好,甚至如果我可以干预,在给娃娃未来的职业选择上,策展人也是一个重要选项。但我也知道「表达」很难,「表达」也意味着更多。比如,态度,立场,责任,以及其它需要承担的后果。
我已经很少看到人在认真表达了,我指的认真,是有论据一二三,有因为…所以。你随处可见的是 Nonsense,只有情绪,没有逻辑。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
表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目的。表达是有目的的,无目的的我不能称之为表达。而目的更有趣,往往一个人表达出来的,和它的实际目的并不相符。这又跑到了另一个词汇那里,「手段」。我们需要话费大量的精力,才能分辨出是,什么是目的,什么是手段。这一点上绕不过去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到底是生产力指导生产关系,还是生产关系指导了生产力」。
策展人也是有目的的,他希望你能看到某些东西,可能是美学上的,可能是政治上的,也可能是民生的。艾未未、葛宇路,都在视线之内做一些尝试,他们本身即使艺术家也是策展人。他们有着明确的目的,用艺术作品作为手段,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样的「表达」,不长存,不多见。艾未未在 Clubhouse 很火的时候,深度参与过一段时间,每天泡在上面和所有人聊天,其中有人问到他,每天这样泡着,很多时候是同一波人、很多类似的问题,会不会烦?他说,不会,因为今天我们聊完了,大家都吸收了不同的意见,明天的你就不是今天的你了,明天的我也不是今天的我了,那不是很新鲜。只不过有一点,他希望大家记得,不要叫他艾老,他儿子叫艾老。
本月推荐
说了这么多,我今天也是想试水一期内容策展,话题嘛,自然就是俄乌战争。
写推荐语确实不是我的擅长,索性放出来,作为本月推荐吧。
这两篇文章请大家自己去读,也会有自己的解读。我想说的是这两篇文章的作者,第一篇是《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第二篇是《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他们都具有比较宏观的世界视角,和我们看到的局部内容有些不同。而且两个人对于理解世界有自己的知识框架,这一点和福山、亨廷顿等深更政治领域的人也不太一样。
再多说两句尤瓦尔·赫拉利,他的简史三部曲我都是第一时间看完的,当时作为一种娱乐材料来读,多一点对世界的认识。随着这几年世界的变化,我越发觉得他其实对世界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不好形容他是哪一类学派,因为他确实不好归类,我勉勉强强觉得他是世界史领域的「现实主义者」,就像伯林形容华盛顿是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者」一样。他们没有很理想化的信仰,但却常常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两篇文章,我不确定国内能否顺利打开,如果没有解决办法你也无必要来信询问,打不开也不会影响今天的心情与计划的晚餐。
有任何问题欢迎发邮件给我,也欢迎转发给你们的朋友。
通讯订阅地址:叁拾一周
小报订阅地址:叁拾一周小报(付费产品,可以理解为叁拾一周的番外,或者纯粹对我的支持)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