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zen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in the world worse than being talked about, and that is not being talked about.

读100年小说,看懂中国(一)

2020-05-20


因为近期在读鲁迅的几本书,就着手找了些辅助资料看看。其中饶有趣味的是许子东讲《20 世纪中国小说》。这是一门在看理想上线的课程,许子东计划是用 100 期节目,读 100 年小说,看 100 年中国。所谓的 3 个 100 的计划。

我初听了鲁迅的一两期节目,发现不行,这个课程要从头来学。一来我读小说甚少,但这两年对短篇小说有很大兴趣,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二来,我所读的书,按照标准,大多数属于当代小说,就不免遇到一个问题,即便是好的小说,为何是这种结构与文体呢?与更早年代的作品比较是继承还是有所突破呢?这门课确实给了不少帮助。

目前我快听完了 1917-1941,也就是五四时期的小说。有些有趣的知识,记录一下。

1.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将清代小说细分为七类,但是许子东还是大部分采用了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中的划分,最后将晚清小说划分四类:青楼狭邪、狭义公案、丑怪谴责和政治幻想。其中晚清最有市场和影响力的,就是丑怪谴责,包括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

2. 晚清和五四时期的小说作家,多有两种除写书外的谋生手段,晚清是办报,五四是教书。

3.《官场现形记》的写法是用故事说话,没有一个贯穿全局的主人公,所谓跑人跑不停,但是李伯元在写作中,仿佛是上帝视角,毫无情绪在里面,以极端冷淡、冷静的口吻叙述。比如一个巡抚要高升,准备走之前给仆人安排妥当,就找了个肥差让仆人去做,文中直言,也要让身边的人出去捞两个。「捞两个」这样的词儿,在晚清之后直到今天,恐怕也没有人写得出了。

4.《官场现形记》里讲到为官的手段有两种,一个是捐官,一个是买缺。捐官是合法的,政府公开标价的,但是一个职位可以被卖多次,却只有一个真正能坐上官位的,这个官位,就叫缺。所以捐官之后只有一个名头,想真正做官,还得买缺,自然,就有了肥缺和瘦缺。买缺的钱,却是地方官赚走了。所以当时一个官,有三种开销,一是家庭日常,二是买官的成本,三是政治资本,所谓办事需要上下打点。

5. 现在看到的《官场现形记》只是上半部,李伯元的本意是,中国当下出现的问题,都是因为官坏,老百姓上行下效,自然好不了,所以先讲清楚官是如何坏的,在把想做官的人放到一起,向上学一样叫他们什么是好的,再放出来做官,社会自然就好了。

6. 鲁迅的伟大之一就在于他不仅看到官有问题,更是看到官与民交叉部分的问题,也就是国民性。但鲁迅也是第一个反思自己的人,当时的比喻手法是说,人们普遍愚昧,像是被关在一个黑屋子里,革命者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打开窗子,让人们看见外面,但到了《伤逝》的时候,鲁迅却在想,是不是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开了窗却没有门呢?让人们看见外面,反而是痛苦的。

7. 与《官场现形记》不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则是包含情绪,对喜欢的喜欢,对批判的批判。

8. 从晚清小说一直到五四时期郁达夫的作品,对于青楼的描写,都沿袭了《海上花列传》的本质,青楼不是欢愉场所,青楼里更多的是一种模拟家庭环境,比如一个姑娘长期只服侍一个客人,甚至客人和姑娘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嫉妒心理。比如在青楼多半的活动是喝酒、打牌、聊家常。

9. 鲁迅的《药》可以说是 20 世纪中国小说的总标题,《狂人日记》则是总纲。

10. 从《狂人日记》看鲁迅的文章,多有三层意思,一个是“看与被看”;一个是“独异与庸众”;还有一个是“希望和绝望”。这是看鲁迅作品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其中的看与被看,就是主人公“我”看到别人在“看我”。想想就很有意思,他们为什么看我呢?我为什么关心他们看不看我呢?放到今天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11. 鲁迅作品中另一个关键就是“奴隶和奴才”。在《灯下漫笔》中鲁迅回顾中国历史就是两段,“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可是奴隶怎么做着做着成了奴才呢?这就是《阿Q正传》的核心,奴隶是生态,奴才是心态。奴隶变奴才,有三个条件,其一,精神胜利法,要在奴隶生活中找到乐趣,赞叹、抚摸、陶醉;其二,不仅被比自己强的人欺负,也会欺负比自己弱的人;第三,翻身之后,也希望做主子,有自己的奴才。想一想当下的社会环境,也是很有趣。

未完,后面读到有意思的地方,会继续写一写。

五月二十日。

ChangeLog

2020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