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zen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in the world worse than being talked about, and that is not being talked about.

理科思维

Elizen / 2021-03-07


李如一在《一天世界》里聊过一个有点儿辩证思维的问题,也是他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按照他的理解,一个声音片段被记录下来,成为唱片,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听到这一段声音片段,它已经是“假”的了,因为这段片段经过了各种加工和处理。极端一点,连演唱会现场使用了麦克风,也可以等同于“假唱”。

他想表达的是,现在的人们听歌,听唱片,听网上的数字媒介,都是“假”的,但却对假唱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这是他不能理解的,依照这种逻辑,人们应该对假唱有更高的包容度才对。

扯远了,我不是想说“假唱”这个话题,而是想聊聊李如一始终保持高度的辩证思维,这倒是相当难得的。

很久之前读《哲学与幼童》,列举了不少小孩子的哲学家思维,作者的观点就是,要想办法保护这些思维,这是孩子的某种天赋。

我想起昨天晚上,嘟嘟睡觉之前跟我闲聊天,突然说起红十字和黄十字,我跟他讲,红十字是有意义的,它代表了救护车、医生、治病救人,而黄十字是没有其他意义的,它只是黄色的十字。嘟嘟反复念叨这句话,指着十一的手机说,妈妈的手机是没有意义的。笑得我不行。

有的时候他还会制造一种莫名的因果和相关的关系,比如爸爸是大,妈妈是小,嘟嘟是小。比如嘟嘟不好好吃饭,就不能玩沙子。比如爸爸的手机能开共享单车,姥姥的不可以。

他经常关联起两个看似无关,却总能以某种他理解的形式联系起来的事情,时常给我惊喜,我也尽量刻意保持他自我生成的这些逻辑关系。但不知道,上学之后,他会被学校教育打磨成什么样子,会开始区分“共识”、“事实”和“观点”,还是会讨论“应不应该”和“可不可以”?

王小波的杂文,有极大的黑色幽默、批判性和逻辑思维在里面,这也是他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一种文学魅力,但查阅历史会了解到,他父亲是人民大学的逻辑学教授,他从小就会看一些和逻辑思维有很大关系的书籍,这样的先天优势,是其他作家不具备的。

逻辑、统计、经济、社会学,这几个理科思维,看起来还是越早接触越好,即便最后没什么成绩上的帮助,也能让人明白,学开车第一件事是要学会刹车。